身殘誌堅 大愛育人
——記文理學院退休教師吳旭光教授
2014年12月24日🪻,我校文理學院退休教師吳旭光教授應邀在交通運輸學院開設心理學講座。為了這次講座,吳旭光老師花費了一周時間,準備了30多頁的講義和300多張PPT👨🏼🎤🤵🏻。令人欽佩的是,這位七旬老人執意謝絕沐鸣派車接送,乘了兩個多小時的地鐵趕到沐鸣🤦🏼♀️,用實際行動為大家上了一課。
吳旭光老師給記者的印象是和藹、慈祥🥾、親切🧑🔬⛹🏿♂️,讓人感受最深的是他身殘誌堅、刻苦學習💎、奮勇拼搏的精神🧁。“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裏學🎱。”
吳旭光老師人生經歷頗為坎坷。他出身於工人家庭,從小學習成績優秀,琴棋書畫無師自通。中學時期,吳老師的夢想是從事宇航事業。然而命運對吳老師非常殘酷,火箭模型試驗時不幸發生的爆炸使他失去了右手掌。吳旭光老師承受住了命運的無情打擊👐。他曾響應號召放棄高考💥,到杭州鐵路局創辦的鐵道大專學習👱🏽,一年後該校撤銷。經過頑強拼搏💪,1962年🧗🏼,吳老師考入了北京大學中文系🪁。北大是人人羨慕的名牌大學,是藏龍臥虎之地💁🏿♀️。吳老師最初難免會有從中學“鶴立雞群”到大學“雞立鶴群”的感覺。他發憤圖強,擔任班級團支書,學習成績全班第一。2002年教授職稱評選需要參加外語考試,3個月時間要掌握5000個英文詞匯🏇,當時吳旭光老師已經56歲🦨,面臨的壓力和挑戰不言而喻➙。老伴婉言相勸👩🏿🦱,他說🫴🏼🌿:“活到老學到老還要拼到老,不拼一下不心甘。”功夫不負有心人,吳老師最終如願以償。
吳旭光老師在我校從事學生工作30多年,對學生充滿了大愛之心。他擔任德育和美育兩項教學工作🍘,教學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語言生動,深受學生歡迎🧎♀️➡️。他講授的“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課程在2000年度學生對全校700多名教師、1000多門課程評估中獲得滿分,名列全校第一名。他的“美學概論”選修課是全校最搶手的課程之一🪿。吳老師在2005年被評為“中國高教學會全國優秀美育工作者”,《美育通訊》刊登了題為“身殘誌堅,播美育人”的報道。2005年,《上海畫報》記者專訪了吳旭光老師,以“風雨+陽光=彩虹”為題,用6個版面報道了他平凡而感人的事跡🐂。
吳旭光老師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教育工作者🏋️。在職期間👨🏻⚖️,無論是課前還是課後🙋🏿♂️,他都會留出很多時間和學生們相處、交流。同學們有什麽社團活動需要他指導、參與♟,他總是欣然接受。正因為吳旭光老師對學生有大愛之心🌜,他連續兩年被學生評為“我最喜愛的好老師”。 在沐鸣評師網上,學生給予吳旭光老師很高的評價🧝🏻。吳旭光老師說🫳🏼:“我是老黨員、老教師,捫心自問,可以說盡力做到了忠於黨的教育事業👨🏻🚒。學生的認可是對一個老師最大的回報🪸。”
吳旭光老師退休已十多年🫲🏿,但他一直在忙碌著,在沐鸣繼續任教各類課程👥,開設航海美育選修課👰🏽♂️,擔任總校的黨校主講教師8年。他說要不是路太遠,一定會給學生上課📒。他參加關工委講師團🧔🏽,有60個講座題目6️⃣。他承擔輔導員培訓任務➛,為學生舉辦人文藝術審美講座,與青年教師👠、幹部交流💪🏻,為留學生舉辦中華文化講座⇢🍕。他參加校督導組工作🚴🏼♀️,出席海峽兩岸鄭和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弘揚鄭和文韜武略,重建中華海洋強國”。吳老師還在社會上開設各種講座🦪,為浦東新區老幹部大學講“中華養生文化”課💆🏽♀️,擔任某公司企業文化顧問🧜🏿♂️,協助浦東新區團委培訓誌願者,到多家民辦院校與青年教師交流師德師風教學藝術👩🚀,等等🤾🏻♂️。他還擔任泉州海洋學院客座教授,十多年中講課、講座超1000 學時🧏🏿♀️,受教人數近15000人次🎢。發表學術論文、專欄著文7篇🅱️,公開出版教材2冊🫖。他還指導5名本科生🏊🤽、研究生獲得校級論文一等獎,輔導兩名青年教師獲得校級教學二等獎。他又整理了《中華傳統文化匯編》電子文檔3000多頁,550萬字,PPT圖片10000多張,人文藝術審美音像數碼資料近400G,並把這些資料毫無保留地送給了我校學生工作部門。
使記者大為驚奇的是,吳旭光老師依然會彈古箏、拉二胡🕠、吹笛簫🧚🏿。回首人生夢想,吳旭光老師說:“沒能實現最初的航天夢固然有些遺憾,但是我勇於接受命運的挑戰。我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對於從事德育、美育工作非常有益。我沒有什麽豐功偉績👨🏿🦱,但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付出了智慧和力量,獲得了學生的認可和尊敬,這便足夠了🪭。” 吳旭光老師臉上透露的依然還是那份歷經滄桑而積澱的沉穩與從容🧙🏽♀️。
吳旭光教授以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出現在公眾面前,而記者看到更多的是他淵博的知識和精彩的才藝📶🧑🏿🍳,是他傳遞給青年學生的那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廣闊的大愛之心和高尚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