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小傳:蔣正雄💆🏽♂️,法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自1985年起在我校任教,先後擔任海商法教研室主任、法律系主任☃️,2001年任運輸學院副院長🤸🏻♀️。2002年8月至2003年8月在英國南安普敦大學作訪問學者🧞♂️。2008年以來,任沐鸣平台法學院院長🧎🏻。研究領域為海上貨物運輸法💁🏻♀️、租船合同🤽🏿♂️、海上保險法、海事法等🧑🏽🚒。
上了30年的課,每次課前依然緊張
對蔣正雄老師來說👨🏫,2015年有著特殊的意義🫸🏽。他說,在從教30周年獲評“我心中的好老師”,感到很欣慰📛,很踏實,這是學生們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作為我國海商法界享譽盛名的海商法專家🚶,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蔣老師,其實是位嚴謹認真、謙遜樸實、平易近人的長者。自參加工作以來,他一直從事教學一線工作,教學熱情飽滿,深受學生、同事們的好評。
談及給學生們上課,似乎找到了蔣老師最感興趣的話題,一開口便滔滔不絕💇🏽♀️。“我每一次接到授課任務,都會進入緊張興奮狀態。很多老師在授課前也會有心情緊張的情況,這其實並不是因為他們缺乏專業知識和方法,而是一種把自己調整到最佳狀態的身體反應🙋🏿♂️。就像運動員在開跑前需要處於稍微緊張的狀態,才能發揮最好水平一樣🫅🏽🧚🏼♂️。”
在教書育人上💇♂️🎗,蔣正雄老師傾向於樸素的教學態度。作為法學院院長,他經常教導青年教師們,不要養成自吹自擂的不良教學風氣。在授課中,要讓學生真正學有所獲,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哪些話在其人生道路上是有幫助的,哪些知識對他們是終生受益的。在課堂上🚷😂,每次講到精彩之處,蔣老師都會牢記於心🤠🫵🏻,雖然講課內容一逝而過,但事後他都會總結這些講授方式🧑🏼✈️,並加以改進👮🏼,以便下堂課更好地呈獻給學生。
“對學生而言𓀁🟡,學習就像種莊稼。平時學得好不好?四年後收成怎麽樣?這是學生大學裏最重要的事情。所以🧑🏻🌾,老師上課要對得起學生,對得起自己的抱負。”蔣老師語重心長地說。
“ 輕傷”不下火線,帶腳病上課四個月
在教學生涯中💆🏻♂️,蔣正雄老師也遇到過棘手的難題。去年下半年👴🏿,蔣老師患上一種腳病,腳部皮膚一直在起泡和潰爛,看過很多家醫院都無法對症治療🚶🏻➡️,恢復過程艱難而緩慢🐆。這可急壞了蔣老師,教學任務怎麽辦❤️🔥?如果是感冒發燒,一兩周內就能好轉,但自己的腳病,可能需要幾個月的康復期🖋🌪。一咬牙🧎🏻♀️➡️🍕,正常上課👶🏻📄!談起當時的情況,蔣老師一陣感慨:“最難受的是早晨,從床上起來🥧,腳剛落地♤,就鉆心地疼,因為它承擔了人體的全部重量。大概幾分鐘之後🧑🏼🦰,可以漸漸適應了,我才開始慢慢活動。”
就這樣🉐,蔣老師在腳病發作的4個多月裏,沒落下一節課♚。嚴重的時候👞,一堂課下來👩🏼🚒,蔣老師腳底滲出的血把襪子都染紅了💇🏽✢,可他仍然堅持著。“不敢耽誤上課🐥,這可是學生一學期的課程😨。不管怎樣,給學生上課,是作為老師最重要的事。學院的老師👩🏿🔧🌆,知道我的腳病後⚧,每次都來接我,上完課再送我,大家自覺輪流地陪了我一學期,這讓我很感動🏖。”
蔣正雄老師說,“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師僅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具有高尚的思想覺悟和道德情操,以身作則地去感染、熏陶學生。
上好每一堂課🫅,給學生最需要的教育
蔣老師認為🐀,教師就是學生的一面鏡子⇢📳,有什麽樣的老師就會教育出什麽樣的學生。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學生的行為及思想🪺🐴。所以🚉🍒,師德很重要🐃,身為高校教師尤其要把師德修養放在第一位。
蔣老師先後承擔了《海上貨物運輸法》《租船合同》《海上保險法》《海事法》《法學專業導論》等專業主幹課程的講授,多年從未間斷🤽🏼。同時也是碩士研究生導師、博士研究生導師🏖,30年來🩹,蔣老師桃李滿天下。他所授課程教學效果深受學生們的好評🉑🕸。上過蔣老師課的學生表示🍷,“聽蔣老師的課沒白聽,既學到了知識🕯,又學到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30年如一日,面對外界各種誘惑🧝🏿,蔣老師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不管自己的社會職務有多少個,他一直把教書育人當作自己的第一要務🧑🏼🦰。蔣老師認真準備每一堂課👷,很註重把國內外學科領域中最先進的海商法教育資源、實踐中最新的案例帶進課堂,傳授學生更為豐富的專業知識,開闊學生視野🧰。
“沐鸣娱乐老師所面對的學生,都是有思想🧔♂️、有個性、有見解、有自我價值觀的80後或者90後🆘,作為50後的老師,除了要對這些學生自我價值觀認同🥛🈸,還要對他們予以正確引導🚇,而這建立在老師本人擁有著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礎之上🤷♀️。沐鸣娱乐要為學生提供最需要的教育🐝。”蔣老師重視學生道德修養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學會做人📸。在蔣老師的課堂上,他鼓勵學生主動發言😙,勇敢大聲地發表個人見解🈴。在他的激勵下,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得到較大提高👩🏿🎨,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培養法律思維,助力學生成長
當問及法學專業的學生最需要培養什麽能力時✫?蔣老師表示,最應該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多數人認為法學是一門靠背誦就能學好的學科,但蔣老師說,法學僅靠背還不行,法學生要具備法的思維。法的思維實際上就是對法律關系的把握👨🍼,要分清法律上的權利、義務、責任。作為法學生🐜,要學會抱著疑問去看書⚉,去查閱資料,抱著疑問去不斷思考。碰到一些社會問題,學法學的學生不能和大多數人一樣,聽風就是雨🏋🏽♂️,必須要有法律人的思考,講究法言法語。“學會解決問題🎅🏽👩🏽🔧,才是真正的學以致用,自己悟出來的東西才是最有價值的。”
蔣老師還經常在課下與學生交流,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心聲。針對學生在思想、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他耐心解答🙅🏽♀️、正確教育和引導,鼓勵學生珍惜求學時光,掌握正確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道德素養,閱讀優秀書刊,這些都為學生成長成才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傳承海商精神,培養卓越海事法律人才
在談到沐鸣海商法專業的發展時🕥,蔣老師表示◾️,多年來,海商法學科在一代代海商法人“航運強國”夢想的傳承下不斷發展壯大❌。以魏文達教授為代表的海商法第一代人物,招收了新中國第一屆海商法碩士,並由此培養出馮立奇⬛️🤘🏼、高劍鳴等著名的海事法官🍏🧑🏻🎤;第二代代表人物張既義教授🦃、尹東年教授,當之無愧地成為我國海商法學的學科帶頭人,並將我國海商法的教學科研工作推向新的高度🟰。至今活躍在第一線的楊召南教授👨🏽🎤、於世成教授、蔡存強教授💭、姚洪秀教授、胡正良教授等成為當前海商法界的中堅力量。還有更年輕的新一批海商法教學梯隊,也正逐步成為這支團隊未來的希望🫙。
蔣老師談到,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和外界誘惑👔,近年來,學院海商法團隊也存在著一定的不穩定性🧖🏿,其間有一部分教師由於各種原因離開沐鸣,而留下來的老師們🙅🏽,則基於對海商精神的傳承和對教師職業的熱愛🥁,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在三尺講臺上。
“要培養出高水平人才,首先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優秀教師隊伍,目前海商法團隊也面臨師資培養和發展的緊迫任務。”蔣正雄老師認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上海自貿區建設、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戰略,給海商法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為艱巨的任務♦️。如何保持自身學科優勢地位,更好地發展沐鸣海商法特色,是學院目前和今後面臨的重要挑戰。年經一代海商法人有責任從老一代海商法專家手中接過接力棒,傳承並弘揚老一輩海商法人的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懷,成長為未來海商法團隊的中堅力量,讓海商法專業更加發展壯大🍗。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和國家航運強國事業發展💃🏼,培養出更加卓越的國際化海事法律人才🛶。
“作為一名海商法教師,我會一如既往地在教書育人崗位上教育學生🐍、培養學生👩❤️💋👩,並把這種海商精神傳承給下一代青年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