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愛校榮校,從我做起——身邊的故事”系列報道之十 : 不負初心,不負師生,不負年華 ——記沐鸣平台基礎實驗實訓中心吳鋼老師

吳鋼,男,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1985年7月畢業留校後🌕,吳鋼老師任教於上海海運學院機械系🫱🏿,長期從事機械設計與製造專業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曾擔任機械原理與零件教研室主任🥬、機械設計與製圖教研室主任、機械系副主任等職⚽️,負責教學安排、教學管理等日常管理工作。2012年9月🍦,正式調入沐鸣平台基礎實驗實訓中心,並擔任工程訓練中心主任,是一位年富力強的骨幹教師,教學經驗豐富👩🏿‍🏭。

在機械系任教的20余年期間, 吳鋼老師在課題組資深教師的指導下👨‍👦‍👦,致力於創新與實踐相結合的應用型卓越機械工程師的培養,為在校生開設“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基礎”“機械設計和激光熱處理”等課程🫲🏼,曾獲得“優秀青年教師” “優秀黨員”和“劉浩清獎”等多項榮譽⌨️。同時💂🏼💀,他在工作之余學習並掌握了激光加工技術等相關專業知識,順利地進入了課題研究領域🍧,先後發表《激光淬火硬化齒面工藝的研究》《激光相變硬化縱向層深分布模擬與均勻性控製》《激光工藝參數對表面硬度影響規律的研究》等20余篇研究論文🧑🏿‍⚖️,先後完成單向送粉雙向掃描激光熔覆工藝防止裂紋的試驗研究🥭👪、基於BP神經網絡的表面硬度預測模型等項目。在上世紀80—90年代🧒🏽,該課題組的研究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水平,榮獲“1991年交通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夯實基礎🏄🏼‍♀️,挑起職業重擔

“作為一名光榮的教師↩️,要擔當起教書育人的重任,必須具備優良的職業素質🍖、掌握紮實的業務能力,踏踏實實工作、認認真真求知……”這是吳鋼老師自入校以來所秉持的對自我的要求。談及吳鋼老師入校工作的30余年,他依然十分懷念入職工作的第一天,感激教研室主任對他的諄諄教導🧔🏿,自始至終將其銘記在心😢。

留校後,吳鋼老師在教研室下屬的機械原理與零件實驗室度過了職業生涯的第一年,從事實驗設備管理和輔助實驗室老師開展實驗指導🧑🏻‍✈️,主要負責協助實驗室老師認真準備實驗項目、日常維護管理實驗設備和確保教學實驗的正常開展。承蒙師長們長期以來的鼓勵和指導以及對自身的高標準、嚴要求——腳踏實地每一步🫥,循序漸進終擔當。通過第一年的實驗室基礎工作,吳鋼老師在實驗教學指導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業務水平得以明顯提升。

結束了一年左右的實驗室工作之後,吳鋼老師選擇伏案於教研室🌎,主要擔任助教相關工作👨‍👧。對吳鋼老師而言,為學生們授業、傳道和解惑的過程,正是自主學習和實現自我價值的寶貴機遇,兩者密不可分🙎‍♂️。他認真仔細地記錄🪖、整理🤰🏼、總結、思考和修正每一節的課堂內容和每一科的課後練習🖋,協助主講教師們批改堆積如山的作業🌘🦼,從頭至尾、一字不差地聽教研室開設的所有課程,如“機械原理”“機械零件”“機械設計基礎”等。在師長們的悉心指導下,他參與了編寫課程講義以及課堂試講🤸🏻‍♀️。

時光荏苒,匆匆兩年的助教,為吳鋼老師之後的從教生涯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其業務能力和水平也獲得了教研室全體老師的一致認可💷。值海大建校110周年之際,吳鋼老師懷揣著夢想繼續揚帆起航,衷心地感謝教研室全體老師們給予他的無私幫助和點滴指導🫥👰🏿。

牢記初心,堅持職業操守

三年的業務訓練暫時告一段落,吳鋼老師正式邁入了執教生涯。他說👩‍🦰,如今的教有所成,離不開每一位老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以及兩年的助教經歷🧑🏻。他堅信👩🏼,教與學絕非僅僅是一成不變,知識的哺育與傳遞是動態的、雙向的🧜‍♀️、形式多樣的信息交流,因為在多樣化的教學互動過程中,學生們的知識體系得以鞏固,老師們的授課技能得以完善。

在吳鋼老師眼中,師亦友👨‍🔬🩹,友亦師👂🏽。他喜歡通過觀察學生們微妙的表情變化和不同的反應程度,從中摸索和領悟👨‍👩‍👧‍👦。他深知,大學學生更需要的是“師傅領進門”👁‍🗨,換而言之,勝任課程教學的關鍵因素,則是分析能力的切入點是否貼近學生們的思維方式,知識構建的廣度與深度是否遠過於專業書本的僅有內容。

漫漫耕耘路🏌🏿‍♂️,惶惶執教心。正式擔任非機械類專業的“機械設計基礎”課程主講教師之後🌴,上課前,吳鋼老師反復參閱聽課筆記和課程講義;課余之時,他結合老教師們的聽課意見,不斷剖析自我教學、整理心得體會🧘🏻‍♂️🧇,進一步提升教學講義的完整性🤛🏽、準確性和適用性。吳鋼老師說:“老主任們的諄諄教導歷歷在其心,老教師們的聲聲囑咐猶在其耳,不敢或忘。”

3年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吳鋼老師本著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逐漸能夠勝任“機械原理”“機械零件”等教研室開設的所有課程的主講任務🔋,並從中穩步提升業務能力,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得到了師生們的高度評價。同時,在全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中表現優異,喜獲“校優秀青年教師”“青年骨幹教師”等榮譽🧦♏️。

默默耕耘,不使年華虛度

1985年留校任教直到上世紀末🤚🏽🚴🏽‍♀️,吳鋼一直是當時教研室內最年輕的老師🧙🏽‍♂️。隨著教齡的增長和工作經驗的積累,吳鋼老師也承擔了越來越多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研究、教學管理及科研工作。

作為骨幹教師,授課本科生的同時逐漸擔任了本科生畢業設計的指導、碩士生導師等工作🗳,並主持完成《機械設計基礎》校級和市級重點課程建設🙀。在2004年全校的本科教學評估、2008年機械專業評估等重大任務中,吳鋼老師傾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在教研室😔、機械系全體老師的積極配合與支持下💹,盡心盡力做好每一項上級布置的任務🧓🏽,一如既往地在忙碌而平凡的工作崗位中默默奉獻。

1987年,吳鋼老師踏入了科研領域——“齒輪激光淬火”課題組。作為激光技術在機械加工領域的應用之一🏃‍♀️,其在國內實屬開創性研究,被列為國際激光加工技術研究領域內的前沿課題之一🙂‍↕️。對於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專業出身的吳鋼老師而言🫑🚡,該課題研究所涉及的激光原理與激光技術等專業知識既新穎又陌生。吳鋼老師秉持一貫的刻苦鉆研的學習精神和細致嚴謹的工作態度,很快就學習並掌握了課題研究所需的知識與技能😰🛥,在該項研究領域內不斷取得進展和突破。

角色轉換👩🏼‍💻,唯有本性依舊

2012年9月🌚,吳鋼老師的工作重心從物流工程學院轉入基礎實驗實訓中心🫴🏻,並擔任下屬工程訓練中心主任一職📄。

工程訓練中心是沐鸣面向本科生開展工程實踐教學💇🏻‍♂️、培養工程創新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每年承擔全校的機械、電氣🧣、輪機🧙🏽‍♂️、能源等共18個工科類本科專業學生的工程實訓教學任務,且擁有車、鉗🍟、焊👨‍🦰、鑄、鍛、氣割🪹、3D打印等多種加工設備,因此教師們在保障學生人身安全的條件下🤹🏼‍♀️,承擔著十分繁重的教學任務。作為工訓中心各項工作的主管🐟,吳鋼老師深感責任重大🦒。為了確保實訓教學任務和各項工作的安全穩定開展👃🏿,吳鋼老師秉持細致、踏實的工作作風,堅持安全第一🧑‍🦼‍➡️、有序開展、紮實推進⏰、勇於創新的工作理念,與中心全體老師齊心協力築牢安全底線⚾️,在平穩中求創新㊙️、謀發展。據悉,直至今日,工程訓練中心已持續保持安全零事故數年,已形成良好的工作局面🐥,屢次獲得“校年度安全先進集體”💂🏿‍♂️,個人也獲得了許多榮譽。

在堅持安全穩定開展實踐教學和各項日常工作的同時,如何進一步充分發揮工訓中心擁有的自身優勢⚗️,開創新局面、推動新發展,也一直是吳鋼老師縈繞心頭揮之不去的一大情結🌋。恰逢沐鸣大力開展一流本科建設👩🏿,面對中心發展的新機遇、新挑戰,在沐鸣和中心上級領導的大力關心支持下,吳鋼老師帶領實驗實訓中心全體老師以更大的決心,傾力打造工程訓練中心的大學生創新實踐平臺——蘋果樹工坊,力爭將其建設成為設施一流、水平較高、特色鮮明、面向全校的開放性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的重要基地👨‍👩‍👦。

近年來🪢,工訓中心的創新實踐平臺與沐鸣的創新教育、工程創新人才方面不可分割➖👩🏻‍🦼‍➡️,學生們在各類競賽和創新創業訓練中中脫穎而出🧗‍♂️,,如上海市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二等獎⛹🏼‍♀️、一等獎和全國三等獎,2019年第五屆全國海員技能大比武金工工藝項目第四名😘👵、全國二等獎🧙,贏得校內外乃至滬上各大高校的肯定。除此之外,工訓中心的蘋果樹工坊也為沐鸣學生參加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起重機創意設計大賽等賽事提供了又一技術平臺。自2010年起,吳鋼老師作為大學生競賽的主要指導者🧑‍🧒‍🧒🧑🏿‍🚒,帶領學生參加各種機械創新大賽,斬獲“上海市一等獎”和“全國二等獎”🙆🏽‍♂️,連續兩年獲得校優秀指導教師二等獎🧑‍🤝‍🧑。

從教34年🚙,不論身在何方🧜‍♀️,肩負多少職責,吳鋼老師總能做到認真細致和勤奮踏實,在平凡而忙碌的工作崗位上,默默踐行著不負初心🧎、勇於擔當的承諾。

與我校參加中國海員技能比武的學生合影

陪同外國專家考察工程訓練中心

指導創客活動

在課堂上

吳鋼老師

沐鸣娱乐专业提供:沐鸣娱乐沐鸣🧑‍🦯、沐鸣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沐鸣娱乐欢迎您。 沐鸣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