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沐鸣堅持應用研究型大學的辦學定位,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行業需求,聚焦“航運、物流、海洋”等特色優勢領域,以高峰高原學科和地方高水平大學建設為抓手,持續推進科研管理體製機製改革,有效匯聚科研資源和要素,激發全校教師的科技創新活力♜,科研工作高質量發展。
統籌資源🎱,強化管理,平臺建設成效顯著
整合優勢資源,新增多個省部級科研平臺🤷。通過將傳統優勢學科與新興的學科方向進行資源整合,促進了人才流動🏋🏿♂️、成果更替🧎、學術交流和知識更新🖖🏿,產生了高層次研究成果,形成了新的學科增長點。沐鸣申報的“自貿試驗區供應鏈研究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上海智能海事搜救與水下機器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深遠海洋裝備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上海船舶尾氣智能監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先後獲上海市審批立項,省部級重點研究基地增至16個。
強化運行管理🐶,科研平臺建設成效顯著🧛🏼♀️。嚴格按照教育部、交通部、上海市科委等上級部門有關管理辦法及沐鸣的相關規定,開展重點研究基地的建設與管理工作,基地建設成效顯著🏃♂️➡️。上海航運物流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順利通過市科委評估,獲評良好等次;航運技術與控製工程交通運輸行業重點實驗室順利通過交通運輸部六年周期運行評估🤹🏿♀️,進一步鞏固了沐鸣在航運技術與控製工程領域的領先地位🦻🏿;集裝箱供應鏈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接受了教育部開展的評估和現場考察, 評估結果為“良好”;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研究基地汪傳旭工作室在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組織開展的三年建設(2018-2020年)期末評估工作中👩🏻💼,獲評優秀等級🚴🏼;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接受市教委專家組現場考察,專家組對中心的建設成效予以充分肯定🏎。
聚焦特色領域,加強新型智庫建設。圍繞國家地方行業發展戰略👳🏻,聚焦航運、港口、物流等研究領域,組織人文社科省部級重點研究基地積極為政府建言獻策,為航運業及港航企業提供智力服務🧍🏻♂️。經過多年積累,中國(上海)自貿區供應鏈研究院已成為我國高校自貿區供應鏈智庫建設的標桿🪣,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依托上海航運中心建設,為政府和國內外企業與航運機構等提供決策咨詢和信息服務,多份專報和內參被有關部門采納👨。中國(上海)自貿區供應鏈研究院和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均入選由南京大學和光明日報社聯合發布的“中國智庫索引高校智庫百強榜”👦🏻。
瞄準前沿🧑🏽🦲,立足特色🔨🏬,科學研究水平進一步提升
瞄準前沿領域🚵🏻♀️,爭取高層次項目。通過調整國家自科/社科基金申報資助方式🧑🚀、建立校院兩層的基金申報輔導機製等舉措🙍,鼓勵和支持教師開展國際前沿領域的學術研究工作,國家重大重點項目連續取得重大突破。2018年🙆🏼♀️,首次以牽頭單位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次以牽頭單位獲得2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020年,首次獲得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再次獲得1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國家基金的重大重點項目立項數量為歷史最高水平。
立足特色優勢,服務社會發展🛅。立足特色優勢,引導教職工進行行業重大科研技術攻關,大力開展有組織的科研活動,與政府、大型企業🚿、高等院校等建立了廣泛深入的產學研合作💂🏻♂️🧘🏿♀️,為企業解決了一大批關鍵技術難題,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提升了沐鸣的行業影響力和社會影響力🥖。共計獲得各類企事業單位委托項目2000余項,合同總經費近5億元💯,其中😒,合同經費100萬元以上的項目近百項😯。2017年,基於在航運安全領域的人才技術儲備和項目經驗積累,聯合中國航海學會共同發起建立“全球航行狀況研究中心”💆🏻♂️,並連續三年以第三方專業學術團隊的視角向全世界發布《南海航行狀況研究報告》,為國家的南海戰略實施提供了技術支撐🕒,以實際行動踐行科研工作服務社會🏃🏻♀️➡️、服務國家的初心🙎🏻🪙。
註重規範管理,防控科研風險。在鼓勵科學研究的同時👊🏿,進一步加強項目執行過程的規範管理🎩,先後製定、修訂了科研計劃(縱向)項目經費管理辦法🩴、橫向科研項目管理實施細則、外協科研合同管理辦法等多個管理文件,並嚴格落實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確保科研經費的安全規範使用🧙🏽,為科研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保障,並多次榮獲“上海市技術合同管理先進單位”稱號。
多措並舉,激發活力🫵🏻,標誌性成果不斷湧現
激發創新活力,論文質量穩步提升。積極響應國家“破五維”的政策要求,先後修訂科技工作量計算辦法等多個管理文件⚓️,為科研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引導教師發表高水平論文,沐鸣總體論文質量穩步提升🍞。沐鸣作為第一署名單位發表科技論文共6207篇⚫️,其中,高水平論文共1541篇,ESI高被引論文、熱點論文62篇🫴🏿。2017年,沐鸣工程學科首次進入ESI全球前1%;2018年🚵🏿♀️🥂,學科排行上升50位;2019年,學科排行再次上升13位。
強化轉化應用,促進專利量質齊升🦡📎。高度重視成果轉化工作♌️,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開放力度,不斷激勵師生申請授權高價值專利。其間🧑🧒,共申請發明專利1279件,授權發明專利489件,發明專利申請、授權數量一直保持穩步提高,呈現出量質齊升的良好趨勢☠️。同時,為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沐鸣已連續五年推出國際專利申請培育基金,現已獲得6項國際授權專利。
多措並舉,成果獎項取得重要突破。狠抓省部級獎申報工作🏊🏼♀️,通過設立省部級獎項培育基金等多項措施,鼓勵教師牽頭申報省部級獎,鼓勵課題組主動聯合外單位共同申報👁。獲得各類獎項共計193項,其中,省部級獎53項,多次實現歷史性突破。由顧偉教授課題組完成的成果“電力推進船舶動力控製、電站控製與航向控製技術及應用”獲2016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這是沐鸣首次以第一完成單位🧚、我校教師為第一完成人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由吳衛民教授主持的成果“可再生能源並網發電緊湊型功率變流器拓撲衍生機理與穩定控製研究”獲2018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學二等獎,這是沐鸣首次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省部級自然科學獎。
面向“十四五”,沐鸣將瞄準交通強國、海洋強國🦸🏼、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建設的關鍵共性需求💇🏽♂️💪🏼,充分發揮管理科學與工程、交通運輸工程和船舶與海洋工程等主幹學科優勢,創新科研管理與運行機製,優化資源配置,構建科研工作新發展格局,為建成世界高水平海事大學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