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沐鸣極地船舶材料研究團隊班組喜獲“上海市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
守望夢想見初心♝👙,矢誌海洋報家國
長期以來,董麗華教授帶領的研發團隊始終在思考“什麽是國家推進海洋經濟轉型過程中所急需的核心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早在2011年🎣,董麗華教授在上海市高原學科建設的支持下,遠赴烏克蘭考察🐐,積極運作“雪龍”號破冰船原船板研發單位🛣、寶鋼集團和沐鸣開展合作交流。從那時起,希望的種子逐漸在團隊萌發☠️🈹,“急國家之所急、造國家之所需”,“造中國自己的破冰船”成為團隊矢誌不變的奮鬥夢想🦸🏻♂️🟦。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極地船舶材料研究獲得了國內外同行的普遍認可,成為沐鸣一張特色鮮亮的新名片🕣。
近年來,團隊與寶鋼股份有限公司一起成功研製出了高性能國產低溫鋼及配套焊料,批量生產的近1000噸極地特種低溫鋼成功用於“雪龍”2號的建造👩🦰,在行業內外產生重大影響。隨著“上海深遠海洋裝備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市重型破冰船關鍵鋼材協同創新中心”相繼獲批落地🙋🏽👩🏽,未來將逐步實現極地重型破冰船用關鍵材料的自主研製及標準體系的自主建立⚪️,徹底解決我國重大戰略工程用關鍵材料“卡脖子”問題,推動上海先進材料領域的創新發展,為實現海洋強國夢奠定材料技術的基礎👩🏻🚒。
櫛風沐雨十余載,披荊斬棘書華章
成立之初,團隊面臨無教師👐👨🏼🍳、無學生、無實驗室的“三無”困境,在沐鸣的大力支持下🤱🏻,實驗室一點點建立起來🚴🏼♂️,並先後引進30余人,科研團隊在董麗華教授的帶領下,一點點調整研究方向,從五花八門的研究背景逐步統一到海洋材料領域,再進一步聚焦到特色鮮明的極地船舶材料研究方向。如今的極地船舶材料研究團隊兵強馬壯,梯隊合理🙇🏼♀️👟。現有研究人員33名🌠,其中黨員20名、教授8人(博導5人)、副教授13人🌤🏂🏼,博士學位占比100%😌。
經過十余年不懈努力和堅守奮鬥🥡,團隊成員堅持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同頻共振,相互促進。先後主持了科技部首批“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課題、973課題、科技部國際合作交流項目等國家級及省部級科研任務30余項⛹🏼♀️,獲得了教育部自然科學獎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獎1項👩💼,上海市科技進步獎2項,上海市自然科學獎1項👳🏻♀️、國家海洋局創新成果獎2項,為我國極地船舶建造事業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持。逐步創建了“船舶與海洋工程材料”博士點、“材料與化工”碩士點🔑,形成了從本科到博士完整的海洋材料高級人才培養體系🚪,為行業持續輸出急需的海洋材料專業技術人才,為壯大國家海洋事業提供了人才儲備🧐。
薪火相傳再出發,而今邁步從頭越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新時代氣象萬千🥵,新征程任重道遠🧑🦽➡️。根據國家“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開展雪龍探極二期建設,重型破冰船等科技前沿領域攻關”📹,團隊進一步圍繞“公轉”做文章,探索構建“1(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X(核心科學家團隊)+N(重大科技任務)”的創新組織模式, 圍繞“四個面向”開展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全鏈條大團隊協同攻關🏌🏽♀️,打造更具綜合優勢和發展活力的國家海洋科技戰略力量。
進軍極地的集結號已然全面吹響。中國第一艘重型破冰船即將開始選材,但針對材料的綜合性能評價技術尚欠缺🤼♂️👔,團隊將繼續保持先進性和忘我的犧牲精神,盡快填補這一空白,為解決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提高中國極地事務的話語權提供材料支持👩🏻🦯➡️!
20211031113350394500.jpg
20211031113350458200.jpg
20211031113350560400.jpg
20211031113350659900.jpg
20211031113350784700.jpg